国家卫健委23日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,国家卫健委规划司司长毛群安介绍,“互联网+医疗健康”发展的政策效益日益显现,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突出作用。据不完全统计,目前7700余家二级以上医院建立起了预约诊疗制度,提供线上服务,全国建成互联网医院已经超过了1100家。
“互联网+医疗健康”在很多医疗机构逐步从“可选项”变成了“必选项”,从“锦上添花”变成了“雪中送炭”,互联网医疗已经成为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,公众在看病就医过程中也得到了更好、更便捷的体验。
毛群安介绍,国家卫健委先后出台了“互联网+医疗健康”便民惠民的10项服务30条措施,目前,国家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基本建成,并投入试运行。7000多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接入了省统筹区域平台,2200多家三级公立医院初步实现了院内信息的互通共享。
从锦上添花到雪中送炭
在去年8月的首届互联网医院大会上,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医疗资源处副调研员王斐说到: “互联网医疗服务在疫情当中,获得了发展契机,互联网医院已经成为医疗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。”
疫情期间,武汉市新增互联网医院达到16家。疫情高峰阶段,当线下医疗很大程度上被挤占之后,线上医疗服务发挥出重要作用。
建设互联网医院四大核心
充分重视互联网医院建设
不管是从政策要求或者外部环境需求来看,互联网医院已经成为“必选项”。医院管理者不得不重视这项建设工作,以医院管理的角度做好顶层设计与规划,实现互联网医院在实体医院的用好、用长和用出效果。
同时,线上诊疗也面临医疗质量安全、数据传输等风险,以医院管理者的角度,应充分重视互联网医院建设,重视线上线下医疗安全同质化,重视国家卫生主管部门对线上诊疗的监管,这也是新时期医疗卫生机构管理者应该具备的前瞻力。
总而言之,互联网医院的建设和运营是医院与企业相辅相成的结果。医院的重点和前瞻性的高层规划可以使互联网医院发挥更大的价值,这不仅是因为患者可以充分利用在线诊疗服务,而且还可以通过运营实现资源的互联。实现医疗服务的标准化,患者的精细化操作,品牌产出的正常化以及增值服务的多样化。